# 回顾

# 时间线

大一秋季有 10 周,考试周 2 周,节奏非常快,学校要求了提前一周到学校报到。

  • -1~3 周
  1. 熟悉学校环境,掌握了图书馆的正确打开方法
  2. 结合在暑假零散的看了一点 CS50,把 CS50 草率地结课了
  3. 搭建个人博客,用了三天,crying,意外提前学到 git 的使用
  • 4~7 周,
  1. 开 CS61A 和结课 CS61A,由于有 CS50 的基础,CS61A 学得比较快不扎实,而且跳过了不感兴趣的 scheme 部分
  2. 从钱图转战图本部,节约大量时间
  3. 开始使用时间日志,随后在打卡社打卡,对时间利用的感知提升了一个维度
  4. 开始使用 win 的快捷键,切换窗口等等,这个真的是效率革命
  • 8~12 周
  1. 开 CS61B, 12 周结束前进度在 gitlet。
  2. 提前学线代,进度矩阵
  3. 计划报名蓝桥杯和参加校内集训,我怀疑学校在鼓励学生每人捐款 300 块,群里有超过 500 人,好像只有我一个 Java 选手???
  4. 计划报考华师大插班生软工,检索信息发现难度极大,自己准备太晚,风险太大,据知乎一位上岸人士称自己把 20 年的考研真题做完了,1800 做了三遍,个人认为这个兄弟可以直接考研了。但是我没有完全放弃,只是不打算 all in,也许可以考前突击一下,博一个概率。
  5. 被英语考试薄纱 + 想考插班生,开始有计划地背单词。
  6. 搭建学习流,基本实现了无纸化学习,体系为 obsidian (windows+ipad)+goodnotes (ipad),翻译软件沙拉查词,实现了本地 pdf 划词翻译
  7. 重建个人博客网站

# 收获

  1. 入门编程,oop,递归,链表,红黑树,哈希,git,ide
  2. 建立了相对完整的学习流,大部分没用
  3. 学到了很多沟通的技能
  4. 提高了信息检索能力,我之前没用过知乎,对不起,主要体现在搜索信息的途径和渠道被打开了,不会问 chatgpt 无果就问人了。
  5. 打造了学习生活体系,目前还在想办法压缩杂项时间,提高时间的利用率

# 遗憾

# 学校方面

英语学习没有在一开始就坚持,导致秋季英语考试爆炸,另外对于绩点的保持犹犹豫豫,现在绩点还没有出来,但是应该没有能够达到预期。水课的时间没有利用好,英语课大部分时间在发呆,思道法在后期才想到要在课上写代码。在考试层面,能明显感觉自己的卷面非常糟糕,这点要非常注意。只翘了一次课,还刚好被抓了,能翘的课没有翘,不过感觉如果不是教室环境不适合写代码,就可以不翘课。

# 自学方面

在前八周看网文看得太多了,挤占了大量的空闲时间,学习 CS61A 太急,导致基础不扎实,其实根本不需要这么急,断 CS61B 的时间我也没有拿来复习功课,当然,这也是我当时的局限性,没有看清楚水课考试的本质,误判了期末学习的强度。总的来说,秋季是一个压力非常小的学期,唯一的难点在于微积分、C 语言和英语,单变量微积分我暑假提前学完了,而 C 语言我学完了 CS50,所以其实每天我都有大把的空闲时间,然而事实上每天平均学习计算机只有 3 个小时,这实在是太可惜了,而且至今我也不知道我没有时间记录的那段时期时间浪费到了哪里。